游览不只是游山玩水这些非遗你没见过就太惋惜了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注册    发布时间:2023-11-05 01:53:32

  本年的6月10日是我国文明和自然遗产日。五光十色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凝聚了千百年来我国人的文明成就和日子才智。视界君今日挑选了几种文明遗产,这儿面有的你或许没有听说过,有的名望不小但你或许没时机去才智。游览不只是一场游山玩水,期望你下次游览时别错过时机,去挨近和体会咱们的文明遗产吧。

  有上千年前史的瑶族药浴,是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到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成效,遍及的应用于瑶族民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寓居着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族。保安族员口约2万人,是闻名的腰刀民族,其腰刀结构精巧、工艺共同。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保安族大众打制腰刀的传统始于元朝,工艺十分复杂。一把保安腰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并配以依照民族特征制造而成的刀把和刀鞘才算完结。

  2008年,藏香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尼木藏香以共同的制造流程与工艺和纯天然无污染的配方闻名遐迩,不只可用于佛事活动,并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浑浊之气、防备疫病、促进睡觉等成效。

  “肉连响”起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因舞者以手掌击打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宣布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在前期是乞讨者为了讨日子而把握的技艺。解放后,“肉连响”几经改编,逐渐开展成为独具土家族特征、植根于人民大众中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 “肉连响”传人刘守红(右)在湖北利川市大水井土家山寨向六岁的小学徒李隧涛传艺。新华社发(文林 摄)

  “蚂拐节”首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的东兰等县境内,“蚂拐”是当地壮族同胞对青蛙的俗称,“蚂拐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成为当地特征民俗旅游的手刺。

  “藤牌阵”也叫“打藤牌”,是一种古代阵法,攻防兼备,变化莫测,自明末至今已有数百年前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坐落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邻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坚持最原始手艺晒盐方法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儿就开端晒盐。

  当地大众在澜沧江岸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2009年,千年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井盐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查干湖坐落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蒙古语意为“白色纯洁的湖”。查干湖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冬捕方法。

  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3月,查干湖进入冰封期。参与冬捕的渔工驾马车踏上冰面,依经历挑选若干适宜的方位钻孔、下网,并透过冰层追寻鱼群意向,最终收网捕鱼。

  · 渔工们唆使马匹拉动绞盘在查干湖中下网。因为渔网太长,渔工每隔一段都要运用马拉绞盘,才干带动大网逐渐下到湖中。

  擂茶作为客家人的特制饮料,是其五光十色饮食文明的代表之一。赣南客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流迁、出产、日子中堆集构成的一种保健饮食上的习气。擂茶的茶料一般是茶叶、糯米、芝麻、花生米、盐巴及各种青草药,经过擂、拌、冲等工序,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擂茶就新鲜出炉了。赣南客家擂茶制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孔府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中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府前史上招待帝王将相以及日常的家宴、喜宴和寿宴等活动中,府内厨师承古立异,兼收并蓄,发明出了独具特征的孔府烹饪技艺。孔府菜烹饪技艺当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河北的藁城宫面要经过和面、擀面、开条、盘大条、盘二条、上轴、分面、出头、摘面、切面、封面等十几道工艺之后才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宫面以“面细能穿针,空心有耐性”的共同工艺名扬四方。

  · “盘二条”:在大条的基础上,经过揉、抻的方法,把面做得更细,盘进大盆里。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滨海渔村,有一种极具地方特征的生态民居——海草房。用于制作海草房的海草是生长在5至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遇到风波就会被成团卷到岸边,晾干后变得很柔韧。这些海草含有很多的卤和胶质,用它苫盖房顶能够防虫蛀、防腐烂且不易焚烧。

  地坑院是豫西区域特有的一种民居修建方式,被称为我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远古时期人类穴居的连续,因为居民向地下挖坑掏窑洞寓居,地面上只要树木农田,所以呈现了“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庄奇迹。“地坑院营建技艺”当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